瑞士《新蘇黎世報》9月11日發表題為《“藏孤”不孤——一份瑞士商人與達賴私下達成的收養協議引發質疑》的文章,揭開了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段“黑幕”,而十四世達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報道說,蘇黎世導演烏里·梅爾制作的紀錄片《提比和他的母親們》于今年年初上映,該片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現了一位曾經的藏族孤兒,現為瑞士社會教育工作者,57歲的主人公提比·倫珠次仁的命運。1963年,提比在未經其生母同意及不知情的狀態下被人搶走,等他再次見到母親時,業已成年。
從1961年到1964年,共有200名像提比一樣的藏族“孤兒”分批抵達瑞士。他們是根據瑞士商人查爾斯·埃西曼和十四世達賴私下達成的協議而被瑞士人收養的。這些兒童都是達賴的大姐卓瑪次仁從印度達蘭薩拉親自挑選出來的。埃西曼后來在一份報告中透露,這批兒童中其實只有19人是真正的孤兒,其余的至少擁有單親,有的甚至父母雙全。達賴的意圖是通過輸送這些“孤兒”培養未來的“民族精英”,但這200名兒童無一人返回,相反,骨肉分離帶來的心靈創傷至今尚未愈合。
報道還透露,瑞士駐印度大使在1963年2月的一封秘密信件中敘述了他的“發現”,即在這批從達蘭薩拉挑選出的寄養兒童中,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父母雙全就是單親尚在。他急切對未來可能面臨的人道及精神困境提出了警告,因為這些孩子不是真正的孤兒,而是“協議轉讓的照看項目”,借此影射埃西曼與達賴達成的這份協議。
報道說,紅十字會一開始曾努力幫助這批兒童尋找親生父母及重新建立聯系,卻依然不能阻止人道主義悲劇的發生。許多藏族難民兒童不愿與自己的親生父母相見,或因在小心聯系之后產生強烈的被拋棄感,而最終痛苦地放棄相認。約90%的“埃西曼兒童”在抵瑞幾年后忘掉了藏語,僅憑這點就加深了他們日后與親生父母交流的困難。與此同時,這批“埃西曼兒童”在社區內也愈發成為邊緣人,他們因無法講或只能說幾句藏語而經常遭到周圍人的嘲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