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2012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是1920億美元,這一數字超過了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。”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表示,高端芯片最為緊缺,其開發過程需要雄厚的研發基礎、資本投資以及多年積累,而中國廠商在這幾方面都還比較薄弱。
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《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》中指出,中國目前仍是一個技術和知識產權凈進口國,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,80%芯片都要靠進口。有關數據顯示,中國一年制造11.8億部手機,3.5億臺計算機,1.3億臺彩電,都是世界第一,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專利費用卻讓大家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。
國產芯片廠商失意
目前,在手機領域,似乎已經形成了高端用高通,中低端用聯發科芯片的固有思維,前者擁有著眾多專利技術,是目前全球唯一支持蘋果、谷歌、微軟三大軟件平臺的移動芯片廠,而后者則是在山寨手機大戰中聲名鵲起。而從銷售數據上看,在全球IC設計業,2012年美國排名第一的高通銷售額達129.76億美元,我國臺灣地區排名第一的聯發科銷售額為33.95億美元,而中國大陸排名第一的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74.50億元(約合11.92億美元),僅為高通的9.2%,聯發科的35.1%。
“我們主要圍繞中國電信[-1.75%]的CDMA在進行,高通在這個領域是領導者。”百分之百手機公司董事長徐國祥告訴記者,高通的平臺是多模多頻,能夠支持不同運營商的網絡制式,基于高通平臺開發,他們就不用針對不同運營商另外做產品。更重要的是,和高通合作,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廠商已經有一只腳跨進了高端的門檻。
“其技術對廠家的硬件研發能力要求較高,并不是純粹的打包方案,可以深層次做一些差異化功能,一般的芯片廠商并不能達到這種要求。”徐國詳對記者說,用什么芯片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了這家手機廠商的實力。
應該說,這是大多數手機廠商在面對高端芯片選擇時的心態。
在前不久中國移動[-0.74%]最新一期的TD-LTE(4G)招標中,國產芯片廠商再次集體失意。終端招標結果顯示,采用高通芯片的中標終端產品占一半以上,而國產芯片廠商只有華為海思中標。
一位深圳手機廠商負責人向記者表示,他們對芯片的選擇主要看兩點,一是技術支持,出問題了能及時幫忙解決,二是質量和供貨的穩定性。“其實只要在技術上跑得順,我們肯定選。但國內做得比較穩定的手機芯片商我還沒看到,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,國產芯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”
事實上,中國廠商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做過手機芯片,例如廈華電子的“華夏芯”,2000年初海爾、海信、長虹等廠商投資自己做,但都以失敗告終。
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堂對記者表示,一方面,國際芯片商有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儲備,強大的研發和資金實力,可以同時研發高中低階一系列芯片。另一方面,國際芯片廠商面向全球客人,高端芯片不愁銷量。“在很長時間內,國產芯片廠商主要面向國內,國產手機廠商以前產品主要是中低階,由于國內芯片廠商實力弱少,研發團隊一般就是幾百,最多上千人,所以只能夠選擇研發少數幾個產品,立足于現實,他們肯定會選擇有市場的中低階芯片。”
一國產芯片廠商負責人坦言,移動終端價格成倍下降,芯片產業必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。“SOC系統集成是關鍵,需要把邊緣的芯片技術不斷整合消化,而這只有堅韌和有理想的廠商才能做下去,移動芯片的發展超過了摩爾定律,SOC(系統級芯片)集成提高了門檻,給中國廠商造成了很大困難。”